|
瞻仰伟人功绩,追寻红色足迹——参观刘少奇纪念室散记 |
2023/3/10 9:35:17 来源:家园网 秦继真 打印本页 |
|
|
百年激荡的红色篇章,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2018年,在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刘少奇光辉的一生。
1942年6月1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同志随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115师师部转移到江苏赣榆区境内大吴山脚下黑林镇大树村。
在大树村工作、战斗生活了短短的25天,却给大树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这里,刘少奇同志废寝忘食,指导贫雇农成立职工会;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检查军队纪律,加强军民团结;亲自为大树抗日子弟小学修改校歌,鼓励青少年学好本领,做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历史不容忘记,人民不会忘记。1992年10月6日,黑林镇党员自发捐款,维修刘少奇旧居;黑林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为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大树村专门建立了刘少奇纪念广场和刘少奇纪念室。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曾专函致谢,并饱含深情地题词:“祝赣榆人民生活美满幸福”。
日前,笔者陪同《铁军》杂志社同仁,一起怀着对革命前辈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黑林镇大树村瞻仰伟人功绩,追寻红色足迹。
据大树村村史记载:大树村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丰厚。早在1938年,村民熊友生、熊化民等人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建立了大树村党支部,是赣榆最早建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
走进黑林镇大树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全国红色村”的牌匾。走进村庄,红色元素满满,红色文化主题的墙绘随处可见。
只见,排列整齐的路灯杆上、家家户户门前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看上去红红火火,格外醒目。村民住宅的外墙上画着红色题材的壁画。这些壁画的内容,有的是战争年代革命英雄的先进事迹,有的是和平时期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劳动场面。
以大树之形和红色党徽图案为元素设计的“村标”不时在眼前闪现……红色,成了这里的主色调;红色,成了一种鼓舞人心、奋发向上的力量。
刘少奇纪念室坐落在大树村的居民区里,前后排都是村民住宅。看上去,和当地的普通住宅没有什么区别。门前是一个广场,广场中央正对着刘少奇旧居方向是一尊刘少奇同志的半身铜像。大门朝西,门楣上是1992年10月6日由时任国务委员、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题写的“刘少奇纪念室”字样。
走进这里,松柏郁郁葱葱,庄严肃穆。踏入大门,右侧是“入党誓词”牌,左侧是作为展厅用的一排坐北朝南的平房。展厅通过文字、图片和有关书籍资料,着重介绍了刘少奇1942年前后,尤其是住在大树村25个日日夜夜的革命实践活动。
展厅门口前方有一口水井。这口井是当年刘少奇同志在大树工作时村内的水井。在大树期间,卧室里的灯光彻夜长明,废寝忘食的工作,让他老胃病又犯了,每当他胃痛难忍的时候,他就走出屋子,围着这口井散步,井水为刘少奇同志散去暑热,少奇同志喝一口甘甜的井水,又带来工作的动力。刘少奇就是在这口井边与屋主熊方蓬及当地群众拉家常了解党政军与群众的关系。
在那段艰苦绝卓的岁月里,刘少奇先后在大树、邵埠地、古城等村主持召开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作了《群众运动》、《中国革命的战略与策略问题》、《党内斗争问题》、《思想方法》等重要报告。刘少奇还发动贫雇农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帮助村里建立起第一个农民组织——职工会。通过“减租减息”运动,广大农民群众分到了粮食,增加了雇工工资,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很快打开了当地抗日工作新局面。
在刘少奇来到大树村之前,八路军曾多次在这一带驻扎。此时,115师师部和警卫部队又驻在大树村和附近的村庄。刘少奇非常关心部队纪律,只要有机会他总找老乡拉家常,听大家谈对部队的意见。
在此期间,刘少奇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他亲自到大树村抗日子弟小学为师生们作报告,并为他们修改校歌歌词,勉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做共产主义接班人。此时,我的耳边仿佛听到了那铿锵有力的旋律:
同学们,同学们,
前进的困难要我们克服,
解放的担子要我们担当。
我们为抗战而学习,
为胜利而斗争。
前进吧,前进吧!
大树抗小的学员,
祖国未来的希望。
展厅的东边是一个小院,是刘少奇当年居住过的地方。小院由前面的三间过道和后面的三间主屋组成。从前过道进去,有一条青砖铺成的甬道直通主屋。
主屋的东头房是刘少奇当年的居室,里面放置一张铺好的床铺,好像刘少奇刚刚从这里离开似的。居室的门边,挂着一个斗篷和一件蓑衣,这是他出行时用过的,看着它们,刘少奇当年在风雨中行走的身影仿佛跃然眼前。
西头房是机要室,里面有一个“档案柜”,墙上挂着一个军用水壶。这让我触摸到了刘少奇在大树村的生活情景……
1942年7月11日,革命形势有了好转。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安排,刘少奇一行在115师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率部护送下,渡过沂沭河,重新开启了返回延安的艰难行程。一路艰难跋涉,于12月30日顺利到达延安。
纪念室里,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场景生动展现着刘少奇同志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奋斗,仿佛把我们带回到那个战事频仍的年代,看到了刘少奇在大树村帮助群众种菜、送粮,安排随行的医护人员为老人治病、与群众拉家常的一个个瞬间,温情满满、催人奋进.....
刘少奇同志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
参观完刘少奇旧居,我缓步迈出了小院,那段令人难忘的艰苦岁月仿佛就在我身后,但共产党人那不畏艰难险阻、始终心系人民的高贵品格,不断在我的身边回响。
在不远处就是傲然挺立、千山一碧的大吴山。碧绿之下,深绿无垠,远处连绵的山峰如同一曲青春音符,荡漾着山涧”,又如同一位穿上绿军装的战士,昂首挺立。
后记:
进入新时期,大树村沿着伟人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土地、架桥铺路,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新大树展现了新风貌,大树村成为赣榆首批省级“康居示范村”以及连云港市唯一入选的首批全国红色村试点村。
据大树村党总支书记熊正民介绍:大树村有丰富的“红绿”资源。如何把红色精神传递出去,把绿色资源利用好,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在经过反复研讨后,村党总支决定以融入赣榆区“一山一岛一馆一村”党性教育矩阵为突破口,开发以刘少奇旧居为代表的5公里红色精神教育环线,吸引更多游客到大树感悟红色文化。同时,瞄准都市人群,推出蓝莓、西瓜、红桃等采摘一日游项目,走高品质农业旅游路线,切实做到富民增收。
新年伊始,黑林镇党委在大树村已开始建设200亩精品蓝莓采摘园,与大树村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一体谋划、系统推进,开发水果采摘等体验游览项目,让无形的红色文化碰撞有形的特色产业,打造红绿产业融合样板。
同时,已开工建设201亩智能科技纺织产业园,围绕服装纺织产业,打造集原材料生产、产品加工、跨境电商供应链贸易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性、综合性智能科技纺织产业园,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预计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70万元,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秦继真投稿,孟楠楠参与采写)
|
|
站内链接: |
|
|
|
365bet手机在线网页_365速发国际welcome_国内有真正的365平台吗 |
 |
|
|